1948年10月25日深夜,锦西葫芦岛。
海风呼啸着从渤海湾吹来,带着深秋特有的寒意。国民党第17兵团司令部里,一盏盏煤油灯彻夜未熄。侯镜如站在军事地图前,双手背在身后,眼神阴沉地盯着那条从葫芦岛通往锦州的红线——那是十天前他们拼死想要打通的生命线。
"司令,罗专员又来电催促了。"参谋长张伯权推门而入,手里拿着一份刚刚译出的电报。这已经是今天第三份催战电报了。
侯镜如没有回头,声音低沉:"念。"
张伯权清了清嗓子:"限三日内,东进兵团务必再次发起进攻,夺回塔山阵地,为西进兵团打开通道。若再延误战机,军法从事。钧座亲批。"
"军法从事……"侯镜如苦笑了一声,缓缓转过身来。烛光映照下,这位黄埔一期出身的中将脸上满是疲惫。十天前的塔山血战,他手下11个师的精锐部队硬是没能前进一步,6天6夜的鏖战,伤亡7000余人,最精锐的独立95师几乎打残,而锦州还是在10月15日陷落了。
"司令,"张伯权小心翼翼地说,"现在39军的两个师已经到了,加上54军剩下的部队,我们还有实力……"
"实力?"侯镜如打断了他,走到窗前,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,"你知道吗?对面的共军已经不是原来的4纵和11纵了。根据情报,林彪把刚组建的31师调了过来,就守在高家岭一带。"
这个消息让张伯权愣了一下。31师?那不是东野刚刚由地方部队改编的新部队吗?
"一个新编师而已,"屋角传来一个傲慢的声音,"我独立95师的残部都能打垮他们!"
说话的是罗奇,蒋介石派来的战地督察组组长。这位少将虽然军衔不高,但手握尚方宝剑,连侯镜如都要让他三分。他穿着笔挺的美式军服,腰间别着柯尔特手枪,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。
"罗专员说得轻巧,"侯镜如冷冷地看了他一眼,"你的独立95师现在还剩多少人?"
罗奇脸色一变。独立95师号称在华北没有丢过一挺机枪,但在塔山战役中折损了上百挺机枪,要补充30挺重机枪、100挺轻机枪才能补齐缺额,现在全师能战斗的不足3000人。但他很快恢复了傲慢的神态:"那又如何?我的赵子龙师虽然受损,但战斗意志仍在。何况这次我们有4个完整的师,还怕一个新编的土八路?"
02
第二天清晨,雾气笼罩着辽西走廊。
54军军长阙汉骞、62军军长林伟俦、39军军长王伯勋,还有刚刚赶到的92军21师师长,都聚集在侯镜如的司令部里。这是塔山战役失败后,东进兵团高级将领的第一次全体会议。
"诸位,"侯镜如环视众人,"委座的命令大家都看到了。三天之内,我们必须再次进攻。"
阙汉骞第一个开口,这位陈诚系的爱将在塔山战役中损失惨重,第8师几乎打光:"司令,实话实说,我的部队需要休整。十天前的战斗,我们已经证明了,正面强攻塔山是死路一条。"
"那你有什么建议?"侯镜如问。
"绕过塔山,从白台山西侧迂回。"阙汉骞指着地图说,"我早就提过这个方案,可是被否决了。"他意有所指地看了罗奇一眼。
罗奇立即反驳:"迂回?你以为共军是傻子?他们在白台山西侧部署了重兵,11纵的主力就在那里。再说了,就算绕过去又如何?锦州已经丢了,我们现在的任务是打通与西进兵团的联系!"
"西进兵团?"林伟俦冷笑一声,"廖耀湘的部队现在被围在黑山、大虎山一带,自身难保,还指望我们去救?"
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。所有人都知道,这场仗已经没有意义了。东北的大局已定,他们现在做的不过是垂死挣扎。
"够了!"侯镜如猛地一拍桌子,"不管有没有意义,命令就是命令!我决定,明天拂晓,以39军两个师为主攻,54军198师、62军151师配合,目标——高家岭!"
王伯勋脸色大变。他的39军刚从山东海运过来,还没有适应东北的地形,就要担任主攻?
"司令,我的部队……"
"这是命令!"侯镜如的语气不容置疑。但在场的人都看到了他眼中闪过的一丝无奈。
03
10月26日凌晨4点,攻击开始了。
39军第2师和第103师在炮火掩护下,向高家岭发起了猛攻。然而,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,对面的抵抗异常顽强。
"报告!前线急电!"通讯兵跑进指挥所,满头大汗。
"念!"侯镜如正举着望远镜观察战况。
"第2师在高家岭东侧遭遇猛烈阻击,敌火力密集,我军伤亡惨重,请求增援!"
侯镜如放下望远镜,脸色凝重。按理说,一个新编的31师不应该有这么强的战斗力。除非……
"司令,情况不对。"张伯权快步走来,手里拿着一份刚刚截获的电报,"根据我们的无线电侦察,对面不止31师,11纵的主力29师也调过来了!"
原来如此!侯镜如心里一沉。林彪早就料到他们会再次进攻,提前做好了准备。而他们,却像飞蛾扑火一样,一头撞了上去。
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。39军的两个师轮番冲锋,但每次都被密集的火力网挡了回去。东野11纵虽是新部队,但在防守山地反倒更利于阻击,他们利用高家岭的有利地形,构筑了完善的防御体系。
傍晚时分,罗奇坐不住了:"侯司令,让我的独立95师上!"
侯镜如看着他:"你的部队已经不足3000人。"
"那又如何?总比在这里看着强!"罗奇红着眼睛,显然是被战况刺激了。
"不行。"侯镜如断然拒绝,"独立95师是我们最后的预备队,不能轻易动用。"
就在这时,前线又传来消息:第103师师长负伤,全师溃退!
04
夜幕降临,侯镜如的司令部里死一般的寂静。
一天的战斗,39军损失了近2000人,却连高家岭的外围阵地都没能攻下。更要命的是,士兵们的士气已经跌到了谷底。
"司令,"阙汉骞低声说,"我们该考虑撤退了。"
"撤退?"罗奇跳了起来,"你疯了?委座会枪毙我们的!"
"那你说怎么办?"林伟俦冷笑道,"继续送死?我的151师今天连预备队都用上了,伤亡800多人,连敌人的主阵地都没摸到!"
争吵声越来越大,侯镜如却一言不发。他站在地图前,目光落在锦州到山海关的那条铁路线上。如果当初他们能早点行动,如果塔山战役能够突破,如果……
可惜,历史没有如果。
"报告!"通讯兵又冲了进来,"紧急军情!廖耀湘兵团在黑山全军覆没,廖司令被俘!"
室内顿时鸦雀无声。
廖耀湘的西进兵团完了,那就意味着东北的国军主力已经不复存在。他们这支东进兵团,成了真正的孤军。
侯镜如缓缓转过身,看着在场的所有人:"诸位,大势已去。明天,我们最后试一次,如果还是不行……"他没有说完,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。
05
10月27日,东进兵团发起了最后一次进攻。
这次,侯镜如改变了战术。他命令54军198师和62军151师从正面佯攻,吸引敌人火力,而39军的残部和独立95师则试图从侧翼突破。
罗奇亲自带着独立95师的残部冲锋。这些老兵虽然人数不多,但战斗经验丰富,一度突破了31师的第一道防线。
"冲啊!为独立95师的荣誉而战!"罗奇挥舞着手枪,声嘶力竭地喊着。
然而,就在他们以为胜利在望时,一阵密集的炮火突然从侧面袭来。原来,东野早就预料到了他们的战术,在侧翼埋伏了一个营的炮兵。
"轰!轰!轰!"
爆炸声此起彼伏,独立95师的士兵成片倒下。罗奇的警卫员扑过来,把他压在身下:"专员,快撤!"
罗奇被警卫员死死压住,耳边全是爆炸声和惨叫声。当硝烟散去,他推开已经牺牲的警卫员爬起来时,看到的是遍地的尸体。独立95师,这支号称"赵子龙师"的精锐部队,在这一战中彻底消亡了。
与此同时,正面进攻的198师和151师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抵抗。原来,东野不仅有31师和29师,还悄悄调来了刚刚参加完锦州攻坚战的12师一个团。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兵,岂是士气低落的国军能够抗衡的?
中午时分,侯镜如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。
两天的战斗,东进兵团又损失了3500余人,而对面东野的阵地依然固若金汤。更让侯镜如感到绝望的是,据情报显示,东野的主力部队正在向葫芦岛方向开来,准备对东进兵团发起最后的围歼。
当天下午,蒋介石的急电到达:"东进兵团立即登船,撤往山海关。"
看着电报,侯镜如苦笑了。这道命令来得太晚了,如果早几天下达,也许他们还能保存实力。现在,11个师的东进兵团,能够撤走的不足6万人。
"司令,"张伯权走过来,"撤退命令已经传达下去了。各部队正在向港口集结。"
侯镜如点点头,最后看了一眼墙上的军事地图。塔山、高家岭、锦州……这些地名将永远刻在他的记忆里,成为他军事生涯中最大的耻辱。
06
11月9日,葫芦岛码头。
残阳如血,海风呼啸。东进兵团的残部正在匆忙登船。士兵们垂头丧气,军官们面如死灰。曾经不可一世的国军精锐,如今成了丧家之犬。
侯镜如站在旗舰的甲板上,看着逐渐远去的东北大地。他知道,国民党在东北的统治结束了。辽沈战役历时52天,歼灭东北"剿总"及所属4个兵团部、11个军部、36个整师及地方部队计47.2万人,而他的东进兵团,成为了这场惨败的见证者。
"司令,"罗奇走了过来,脸上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傲慢,"我要向委座报告,这次失败的责任在我。是我坚持正面强攻,才导致……"
"不必了,"侯镜如摆摆手,"失败就是失败,找什么理由都没用。"
他转身走进船舱,留下罗奇一人在甲板上发呆。
夜幕降临,运兵船消失在茫茫大海中。而在葫芦岛的码头上,东野的红旗已经高高飘扬。
多年后,当侯镜如在台湾病逝时,他的枕边放着一本《辽沈战役史》。书页翻到塔山战役那一章,上面用红笔写着一行字:"如果重来一次,我绝不会再攻塔山。"
然而历史没有如果。1948年10月的那场血战,注定成为国民党军队在东北的绝唱。而那支由地方部队改编的31师,则用他们的英勇证明了:在人民战争面前,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纸老虎。
这就是被历史尘封的秘密——堂堂4个王牌师,在经历了塔山血战后再度出击,竟然被东野一个新编师挡在了高家岭下,最终仓皇撤退,为辽沈战役画上了耻辱的句号。而这一战,也成为了国民党军队士气彻底崩溃的转折点。
【参考资料来源】
《辽沈战役史》,解放军出版社《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》,军事科学院《国民党将领回忆录·侯镜如卷》,台湾中央研究院《塔山阻击战亲历记》,辽宁人民出版社《第四野战军征战实录》,解放军文艺出版社
配资公司十大陷阱和套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