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小脑萎缩患者越来越多,很多人苦于现代医学只能缓解部分症状,难以阻止病情进展。那么,小脑萎缩除了对症治疗,中医有没有什么更好的调理思路呢?
其实在中医看来,小脑萎缩属于"痿证"和"颤证"的范畴,与肾精亏虚、髓海不足、痰瘀阻络等多种因素有关。
但在临床中,还有一类患者,其共济失调的根源在于肝肾亏虚,髓海失养。
这样说,可能很多人不理解,甚至有人会质疑。肝肾亏虚怎么会导致小脑萎缩呢?
案例介绍
前段时间接诊一位52岁男性患者,就诊时步态不稳,言语含糊,双手精细动作障碍。经过多种西药治疗,效果不明显,且出现胃肠道不适。
除此之外,患者还伴有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,记忆力减退,失眠多梦等症状。观察患者舌脉,发现舌红少苔,脉沉细。
展开剩余57%
综合判断,属于肝肾阴虚,髓海失养。
于是,为其开方:熟地、山茱萸、枸杞子、龟板胶、鹿角胶、远志、石菖蒲等。
结果,患者服用2个疗程后,反馈步态较前平稳,言语较前清晰,头晕症状减轻。
我们来看一下方子:
🌱熟地、山茱萸滋补肝肾,枸杞子养肝明目,三药合用填补肾精,滋养髓海。肾精充足,则脑髓得养。
🌱龟板胶、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,能补肾填精,益髓健脑;远志、石菖蒲开窍益智,化痰醒脑。诸药协同,补益肝肾,充养髓海,改善脑功能。
重要提示:中医讲究辨证论治,小脑萎缩常见以下证型:
肝肾阴虚型 脾肾阳虚型 痰瘀阻络型 用药需根据具体证型调整。
小脑萎缩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,不能急于求成。除了药物治疗,患者还应注意:
坚持康复训练(平衡训练、语言训练等) 保证充足睡眠 适当脑力锻炼 保持情绪稳定 定期复查评估
这些综合措施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,提高生活质量。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,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,早期干预效果更佳。对于遗传性小脑萎缩患者,配合针灸治疗可能获得更好效果。
发布于:北京市
配资公司十大陷阱和套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